“愛情不是‘價簽’,婚姻不該被彩禮綁架?!薄昂⒆觽兘Y婚,就是兩個家庭合力托舉一個小家庭。”……日前,在西峰區(qū)東湖公園,一段段鏗鏘有力的朗誦聲吸引了不少市民駐足。
表演現場
這是隴東學院17名大學生志愿者自編自演的朗誦《訣別》現場,也是共青團西峰區(qū)委聯合隴東學院團委開展的“抵制高額彩禮 倡導文明婚俗”主題宣傳活動中的一幕。
這17名平均年齡21歲的大學生,用青春視角和文藝創(chuàng)作,為西峰城吹來文明婚戀的新風。
“團區(qū)委與校團委敲定合作后,從節(jié)目策劃到編排演出,只用了19天時間?!痹撝驹刚邎F隊領隊李揚陽說,這段時間,17名來自不同專業(yè)的學生迅速組隊,查閱政策資料,到鄉(xiāng)村調研彩禮現狀,有人寫劇本、有人揣摩表演、有人設計音效,一場“零經驗”的文明婚俗宣傳創(chuàng)作就此啟動。
李揚陽說,創(chuàng)作的過程中,選題如何精準觸達問題核心、排練時如何讓角色貼近生活,這些都曾讓他們陷入創(chuàng)作瓶頸。他們走進群眾生活,傾聽“彩禮攀比”的鬧心事,尋求學校團委老師的幫助,校準創(chuàng)作視角,讓節(jié)目既保留批判鋒芒,又飽含鄉(xiāng)土人情的溫度。
最終,3個核心作品的框架逐漸清晰:朗誦《訣別》聚焦彩禮對普通家庭的拖累,相聲《戲說彩禮》用幽默解構陋習的荒誕,小品《彩禮風波》則通過“準親家因18萬彩禮爭執(zhí),最終靠理解化解矛盾”的劇情,展現文明溝通的力量。
“以前覺得抵制高額彩禮是‘老生常談’,但這些學生用我們能聽得懂的話、愛看的形式來講,感覺特別親切?!蔽鞣鍏^(qū)居民蘇秀梅說,年輕人的婚事,不攀比、量力而行最好。
這場“接地氣”的宣傳,讓文明婚俗理念隨青春活力一同傳播。在一周時間里,這17名大學生志愿者走進社區(qū)、公園、居民小區(qū)演出,吸引了近千名群眾觀看。
“對我們而言,這次活動的意義早已超越了‘完成一場演出’,它讓我們既是創(chuàng)作者也是踐行者,從旁觀者轉變?yōu)楣睬檎??!崩顡P陽說,青年參與社會治理不是一句口號,而是要扎根基層、聯結各方,用實實在在的行動,為基層治理注入青春力量。